10月17日晚,佛山祖廟蓮花路等秋色巡游路段熱鬧非凡,萬人空巷。夜色里,佛山秋色與國際民間藝術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市民游客熱情圍觀,外國藝術團體積極回應。佛山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變身歡樂海洋。見此盛景,有人說,佛山提前過年了!
歷史,會記住佛山的這個秋天:2025年廣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活動與第13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聯動上演、精彩紛呈。哥倫比亞的奔放歌舞、傳承600年的佛山秋色、湖南汝城的50米香火龍……山水佛山,儼然一座沒有圍墻的“世界藝術博物館”。
藝為橋,心相通。這是多么奇妙的一幕:極具嶺南韻味的粵劇、龍獅、彩車等,與五大洲13個國家的藝術在同一時空相遇、交融。這是多么堅實的腳步:“四山兩江”與厚重歷史人文共生共融,共鑄“山水佛山文武雙全”IP。這是多么動人的畫面:在佛山的舞臺上、街巷里,民間藝術跨越山海,全方位呈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全球文明畫卷。
心相連 藝跨山海情貫東西
藝術,是一座能跨越山海、消融界限的橋梁。在佛山看見世界——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10月16日,第13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在佛山拉開大幕。這場以“跨越山海共向未來”為主題的相聚,吸引了哥倫比亞、美國、埃及等13個國家的藝術團體,他們與中國的藝術團隊同站一方舞臺,以藝術為橋展開對話。
“家門口的‘藝術大餐’,很震撼”“非常原汁原味”“令人回味”……透過市民發出的觀賞感受可以發現,民間藝術不僅僅是技藝,它還是一方水土最樸素的情感記憶,是可以跨越山海、聯通人心的紐帶。
緊隨其后,10月17日晚,佛山秋色巡游如約而至——六大主題、55項節目、20輛彩車次第登場,織成一條流動的文化長卷。而今年活動最動人之處,在于國際民間藝術節與秋色巡游的深度聯動:“定點展演+巡游互動”的模式,讓嶺南傳統民俗、國家級非遺盛事走向世界舞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國際民間藝術節與佛山秋色巡游就像一扇窗口,讓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民間藝術,是人與人之間至為柔軟的相通方式。且看巡游表演,既有國際級的專業舞團,也有朝氣蓬勃的學生團隊;既有承載歲月的非遺,也有大膽碰撞的融合創作……
“佛山秋色最令我著迷的是歲月的味道,你想想,傳承600年了,說是瑰寶也不為過。”市民何女士曾參與巡游活動,在她看來,今年的秋色活動可謂“好看、好吃、好玩、好逛、好彩”,因為“好”,所以“嘆”,讓市民實現了“嘆文化、嘆巡游、嘆潮玩、嘆煙火、嘆美景”。
新范式 跨界融合山水新生
回顧人類文明進程史,我們會發現,山水既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類文明的載體。
在民間藝術之花蓬勃盛放的佛山,今年以來加速打造“四山兩江”文旅精品區,攥指成拳、串珠成鏈,對文旅資源進行資源整合、創新呈現。
山水間,最藝術。西樵山下,聽音湖畔,嶺南文化與五大洲風情相遇,古老非遺與現代創意交融,共同描繪佛山文旅發展新畫卷。
在本次國際民間藝術節與秋色巡游聯動中,佛山“四山兩江”文旅IP實現精彩的藝術化表達,注入全新的時代內涵與實踐價值。其中,西樵山下,聽音湖廣場成為非遺活態展的3個會場之一,與嶺南新天地鯉魚廣場、王府井紫薇港共同展示86項特色非遺項目。
10月18日晚,秋色巡游西樵路線更是迎來極具特色的湖南汝城香火龍。這條50米超長香火龍,龍身以稻草為骨、6萬多支香火為魂,夜間巡游時紅光流動,宛如“火焰精靈”穿梭街巷,氛圍感直接拉滿。
以佛山秋色為紐帶,佛山有機整合本地文旅資源與非遺特色,打破單一活動與場景的界限,在“四山兩江”間構建“秋色+文旅”全域融合體驗體系,讓游客在全場景中深度感受佛山秋色的文化魅力。
今年秋色活動首次推動“秋色商圈聯盟”全域聯動,在周邊商圈打造“第二現場”,讓市民游客無須前往主會場即可沉浸式感受巡游精彩;同時,搭配秋色主題氛圍布置,融入巡游彩車流動展示、非遺市集展區等內容,打破秋色活動的地域限制,豐富商圈消費場景,吸引客流促消費。這種通過線上引流與線下消費相結合的模式,引導市民游客從“觀秋色”向“品秋色、購秋色”延伸,既構建了“四山兩江”文旅消費新生態,也推動了傳統非遺與現代體驗的深度融合。
新方略 制造向新文旅向“強”
踏上3797.72平方公里的佛山大地,映入外國友人眼簾的是——在現代與古韻交織的中華大地上,佛山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既是珠三角腹地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也是一座承載千年文脈的歷史文化名城。
讓世界看見佛山——山水連城、能文能武。
看山水,西樵山、順峰山、皂幕山、南丹山巍然屹立,西江、北江如綠絲帶般串珠成鏈,形成“人”字形格局,生動畫出佛山的“山水人文畫卷”。
看文化,千年嶺南文化在此歷久彌新,功夫、粵劇、龍舟、美食交融共生,滋養出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城市氣質。近年來,疊滘龍船漂移更是火爆出圈,引來網友贊嘆:“佛山不只有好美食,傳統文化也這么會玩!”
看產業,超170萬經營主體,裝備制造、泛家居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超10萬家工業企業,“有家就有佛山造”享譽全球……如今的佛山,正全力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智造強市”。
……
“這里既是陶藝之都、武術之鄉、粵劇發源地,也是中國龍舟龍獅文化名城與嶺南廣府文明的重要興盛地。”中國文聯國際聯絡部主任于海琳表示,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醒獅、詠春拳、粵劇的核心傳承地,佛山始終秉持敢為人先的城市精神與開放包容的品格。
經濟大市挑大梁,佛山提出弘揚“敢飲頭啖湯”精神,二次創業“再造一個新佛山”。產業上,佛山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布局“三箭齊發”,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把握文旅融合發展時與勢,佛山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發展文旅,要把文旅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加快構建“四山兩江”文旅精品區,塑造佛山文旅城市超級IP。佛山計劃到2027年,打響“山水佛山文武雙全”城市IP,推動文旅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觀察此次國際民間藝術節,國際藝術走進佛山基層、融入城市肌理,并與秋色巡游聯動,實現國際藝術與嶺南風情的深度對話,讓“山水佛山文武雙全”城市IP變得更加立體和豐滿。
藝術交流是心靈相通的過程,也是雙向互動和彼此看見的過程。“佛山是一座歷史悠久又熱情友好的城市,就像南非首都開普敦一樣美麗。”南非旅行者藝術團團長佘詩曼·西邦吉勒·莫納倫說。
第13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與佛山秋色的精彩演繹,讓世界看到的是這樣一座城市:文化深厚、朝氣蓬勃、向新向上,以“敢飲頭啖湯”的銳氣“再造一個新佛山”。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覃征鵬
(編輯: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