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由佛山市直機關工委主辦、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承辦的《民生直通車》節目自2005年開播以來,20年來始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把群眾的“急難愁盼”擺上臺面,讓部門的“責任擔當”落在實處,不僅是佛山黨情政務公開的“窗口”,更是市直機關單位直接聯系群眾、俯身聽民意、躬身解民憂的“連心橋”。
今年3月,黨中央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轉變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佛山市直機關工委聯合市新聞傳媒中心,對《民生直通車》節目開展多次現場調研、多方座談協調,緊盯民意不直通,群眾訴求辦理效率低,部分真實聲音在傳遞過程中被過濾或弱化;政策不直達,政策發布渠道單一,語言晦澀,解讀不足;回應不直接,文來文往,針對性不強,套話官話嚴重;跟蹤不到位,缺乏持續跟進、監督落實、效果評估的閉環機制;群眾不滿意,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滿意度難以提升等問題,以問題為導向,以《民生直通車》服務提質增效為抓手,努力將《民生直通車》打造為佛山市直機關開展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走出一條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的黨業融合的新路子。
領導上線、直面群眾,讓民情民意更直通
組織安排與民生工作密切相關的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主要領導每周上線直播,與群眾面對面溝通,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一是全媒體預告。開展對上線單位的前置采訪,以短視頻和推文形式進行節目預告。通過佛山電臺、“佛山+”APP、佛山通APP、民生直通車官微等全媒體渠道發布節目信息,同時征集群眾問題,邀請群眾關注和參與。二是領導干部上線直播。組織市直機關單位領導走進直播間,現場解答群眾疑問,傾聽群眾心聲。今年1-8月,已組織38個單位領導干部上線。三是策劃推出“一把手訪談·高質量發展在佛山”系列訪談節目,組織市直機關單位“一把手”上線,直面群眾訴求、現場回應解決問題,推動了一批常年積壓、久拖未決的“硬骨頭”得到解決,受到群眾好評,節目內容全網點擊量近6500萬。

“一把手訪談·高質量發展在佛山”系列訪談。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政策觸達更精準
《民生直通車》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鋪排年度上線主題。一是緊跟黨中央決策部署,策劃上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制造業當家”“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等專題欄目,推動市直機關在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上落細落實。二是緊貼省委、市委中心工作,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組織“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等專題訪談。三是緊扣時事熱點,靈活上線跟進式訪談,組織市直機關單位領導直播宣講惠民利民新政,現場為群眾答疑解惑,推動黨委政府惠民利民政策一竿子落實到底。

“民生直通車”系列訪談。
上下貫通、左右銜接,解決問題更直接
《民生直通車》著力打造上下貫通、左右銜接的溝通渠道,推動部門民意速辦、接訴即辦。一是橫向溝通,主動與市政數局(“12345”市民熱線)、信訪部門等建立協作機制,實現涉社情民意的信息共享、溝通協作。二是市區鎮聯動,組織跨部門跨層級單位聯合上線,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屬地管理”等原則,明確責任主體,合力解決包括交通、環保、消費維權等多頭管理難題,有效杜絕層層轉辦、推諉扯皮等情況。三是推廣“見面辦”與“現場辦”模式,對于復雜或敏感的訴求,鼓勵上線單位主動邀請群眾面談或前往現場處置。
“三位一體”回訪,問題跟蹤更有效
建立媒體、群眾、紀檢“三位一體”回訪跟蹤機制:一是節目開場前,媒體對上期節目的熱點問題處置進展回訪,并在節目中公開處理情況。二是組織部分來電群眾及熱心市民現場回訪,確保問題持續被關注、最終被解決。三是對久拖未決的問題,佛山市直機關工委聯合市直機關紀工委建檔督辦,加強對問題的跟蹤問效。
邀請群眾點評,服務提質更滿意
建立“傳統廣播+移動互聯+全民參與”多維評價體系:一是電話回訪,隨機抽查來電群眾滿意度,形成問題反饋閉環。二是開設群眾評價專欄,在“佛山+”APP專題展示年度十件民生實事進展,通過圖文、視頻等形式呈現辦理過程,方便群眾隨時點評并進行滿意度評價。三是融入佛山年度口碑服務案例展示活動,邀請市民參與評價。
通過不懈努力,目前《民生直通車》節目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節目在廣播直播的同時,在“佛山+”APP、微信視頻號、抖音號和快手號等近二十個平臺視頻直播,平均每期節目收聽收看量達到萬人次;平均每期節目收到群眾反映的有效問題超過40個,其中得到現場解決的超過三分之一,其余問題均在4個工作日內100%回復。平均每期節目制作小視頻6條,點擊率近200萬人次。近三年來,平均每年收到市民反映有效問題近1600條,均做到100%回復。

同時,在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的黨建工作上還取得如下成效:
1、圍繞中心,打造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助推器”
節目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黨建為引領,在服務保障中心工作上發揮了助推作用。通過年度主題鋪排對接中央和省、市中心工作,以專題策劃、權威訪談、政策解讀、互動答疑等方式,將“大政方針”轉化為易懂、可感的具體案例,確保主流聲音精準傳播,推動政策意圖深入人心、落地見效。
2、服務群眾,暢通群眾問題解決的“直通車”
一是高位推動,領導上線。邀請市直單位“一把手”上線直播間,正面回應并牽頭解決民生難題,將輿論監督轉化為治理效能。二是機制創新,協同破局。建立“上下貫通、左右銜接”的聯動模式,組織多部門或市區鎮聯合上線,打破行政壁壘,形成協同攻堅合力。三是閉環管理,確保實效。構建問題“反映-回應-解決-反饋”的完整閉環,將“民聲”轉化為“民生”的實際成效。
3、隊伍建設,鍛造領導干部能力提升的“練兵場”
一是建立“媒體監督+紀檢監察”聯動模式,構建“監督-督辦”閉環機制,推動機關作風切實轉變。二是搭建“互聯網+群眾工作”實戰場景。通過音頻視頻同步直播、與群眾“面對面”實時互動的節目形態,促使領導干部主動適應互聯網傳播規律,鍛煉其公開回應、輿情引導和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三是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制定并印發《“民生直通車”節目嘉賓上線工作指引》,為領導干部做好上線工作、提升宣傳能力提供指南,幫助他們在回應訴求、收集建議、解決問題中提升能力。
(編輯:梁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