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全國助殘日,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聾人足球項目在佛山火熱開賽。來自全國12支代表隊、共216名運動員在“無聲”的綠茵賽場上,肆意追逐足球夢,平等地享受體育競技帶來的快樂和激情。
多年來,佛山一直積極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致力建立健全“康復-生活-教育-就業-文體”全生命周期的殘疾人保障體系,令殘疾人能夠實現自身價值,更有尊嚴地工作生活,在全社會點亮“共融之光”。
讓特殊孩子擁有出彩人生
“我,看到了,紅色的,辣椒。”“說得很棒,我們再來一遍!”……在佛山市康復實驗學校,一位老師正在給一位語言障礙孩子上康復訓練課,在老師的指引下,孩子能準確找出代表動作、顏色、物品等特征的圖片和文字,嘗試學會自我表達。
這是佛山市康復實驗學校自主研發的一門外圍課程。考慮到學校主要招收的是重度智力障礙、孤獨癥、腦癱等特殊兒童,該校通過設置康復、興趣、優能、預職等系列特色外圍課程及“混齡學習小組”等創新走讀模式,滿足不同類別特殊兒童的差異化、個性化學習需求。
“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尊重生命,激發潛能’,希望每個孩子能夠通過適合的教育得到適宜的發展,幫助他們實現生命價值的最大化。”佛山市康復實驗學校副校長何智芳介紹,在市殘聯和市教育局雙重指導下,學校已探索構建起“三全育人”生態化教學模式,即全員教職工肩負教學教育任務、策劃設置從進校到畢業的全過程課程體系,以及聯動社會資源搭建校內到校外的全方位研學實踐場景。
“如果沒有學校的支持和教育,可能我女兒沒辦法恢復到這種程度。”黃女士的女兒清清因早產不幸患上重度腦癱,曾經四肢無法協調,甚至連走路也不會。2017年入讀佛山市康復實驗學校后,清清的自理和學習能力有了180度的大轉變:不僅能借助輔助器獨自從家里走到學校,能寫作文,還能分擔簡單的家務活。如今她最愛看醫學類書籍,夢想是成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
像清清這樣進步成長的殘疾兒童并非個例。佛山一直高度重視殘疾兒童教育工作,目前全市設置了7所公辦特殊教育學校,為近1500名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教育,以及為2500多名特殊兒童提供在普通學校的隨班就讀。為進一步保障重癥及困難特殊兒童的教育需求,佛山還探索實施“送教上門”模式,這一做法系全省地級市首創。
扎根特殊教育領域33年的何智芳,見證了佛山特殊教育事業從0到1的飛躍。5月16日,何智芳以“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的身份在北京接受表彰。“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對一直在特殊教育崗位默默奉獻的教職人員的肯定。”何智芳表示,未來將繼續推動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深度融合,讓每個特殊孩子都能擁有出彩的人生。
“無聲賽場”的暖心細節
1957年,為選拔優秀種子參加當年8月在意大利舉行的國際聾人運動會,北京組織舉行了聾人田徑、乒乓球、游泳比賽,成為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屆聾人運動會,也在國內吹響了殘疾人參與體育賽事的號角。
一晃眼68年過去了,相似的情景在佛山再現:5月17日至24日,來自全國的12支代表隊在佛山世紀蓮體育中心、南海體育中心同場競技,爭奪2025年“殘特奧會”首個夏季比賽項目——聾人足球的冠軍。
與普通足球比賽不同的是,聾人足球的裁判執法、球員溝通和賽事組織等,均圍繞聽障需求進行優化。例如裁判需使用旗語或燈光信號替代哨聲,且需通過肢體語言明確判罰,聾人足球隊隊員需通過手勢、眼神和肢體動作完成戰術配合。為了能讓殘疾運動員和觀眾都能充分體驗到體育競技的樂趣,佛山傾盡全力用心打磨每個細節。
以佛山世紀蓮體育中心為例,該中心進行了啟用20年來力度最大、最全面的升級改造。比如針對足球場地草坪的透水率、蟲害、平整度、濕度等要求,特別引進了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百慕大草坪,盡可能確保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安全,殘特奧會技術裁判長實地考察后大為點贊。
同時,兩大場館高標準完成了“無障礙設施改造2.0工程”,包括在世紀蓮體育中心對消防、供電系統進行全面升級,加固天蓬索膜結構,新增了4臺無障礙升降機、6個無障礙衛生間及76個無障礙觀眾席位。南海體育中心的無障礙改造則覆蓋通道、衛浴、盲道等七大系統,并特別組建了無障礙體驗團隊,通過近百次模擬測試,進一步優化無障礙坡道、衛浴扶手高度等細節,確保觀賽與競技都能實現“硬件設施無障礙、信息無障礙、服務無障礙”。
賽事期間,佛山共安排了630名志愿者構建手語服務網絡,配備閃光燈提示系統(如中場開球、比賽結束信號)等,為聾人運動員公平、公正、便捷參賽提供充分保障。
“在這里觀賽非常方便,沒有遮擋,位置也正對著賽場,我們都看得很激動。”佛山觀眾陳潔玲在志愿者的幫助下,第一次乘坐輪椅前往賽場觀看殘疾人體育比賽,她感到很震撼也很鼓舞,“他們在賽場上的表現給了我很大的力量,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努力拼搏。”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殘疾人運動員在升級改造后的場地肆意揮灑汗水,收獲觀眾的贊美和鼓勵;入住的酒店房間,有為聽障運動員而設的可視化門鈴燈;借助震動提醒、防滑坡道等無障礙環境建設,行動不便的觀眾可便捷進入場館,在無障礙愛心專區安心觀賽;一批本地康復器材類企業熱心提供智能化助殘產品,并積極參與賽事后勤等保障工作,體現“佛山制造”背后的溫度……
一場殘特奧會賽事的成功舉辦,與整座城市對殘疾人事業的高度關注、對殘疾人的尊重關懷密不可分。
多年來,在佛山市殘聯及全社會共同努力下,佛山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殘疾人事業全面蓬勃發展。在就業服務方面,2024年,佛山全市就業年齡段實現就業的殘疾人達18670人,就業率64%,全市5793家用人單位通過了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情況認證,各區也積極開展各類專場招聘會,幫助殘疾人平等就業,實現經濟獨立;制定出臺了《佛山市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辦法》,以5類殘疾人基地建設為抓手,推動“N”個孵化項目成長帶動殘疾人創業就業,鼓勵支持殘疾人在更大的平臺上逐夢。在特殊教育方面,建立機制助推實施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加強市康復實驗學校建設,提升特殊教育水平,為符合條件的殘疾學生落實相關助學幫扶。在托養服務方面,加強全市79家托養機構的建設和服務水平,持續做好重度殘疾人分類托養服務,在滿足康園入托安置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康園業務新模式,以滿足殘疾人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在司法保障方面,佛山更是制定了全省首部地級市層面的殘疾人權益保障條例,從康復、教育、勞動就業、文化生活、社會保障、無障礙環境、法律責任等方面,全方位完善殘疾人保障體制。
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黃齊鋒表示,接下來佛山將繼續優化、強化殘疾人保障、社會管理服務等體系建設,讓更多的殘疾人享有更高質量的生活。“比如計劃對全市提出需求的近百戶困難殘疾人家庭進行家居微改造,大力推動本土輔具產業發展,為殘疾人提供更智能化、更人性化、更功能化的輔具等,讓殘疾人能真切感受到全社會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陳寧靜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