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国产一区_亚洲成人www_国产高清视频一区_精品区一区二区

環兩江先行區首登文博會“超級舞臺”

2025-05-27 07:48 來源:佛山日報

5月22日至26日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現場人流如織,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的城市紛紛在此展示獨特文化魅力,洽談合作,尋求發展新機遇。

  佛山環西江-北江區鎮村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在本屆文博會上實現首秀——通過展會打開知名度,提升IP影響力;通過交流汲取創意,學習先進模式與經驗;通過項目集聚資源,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帶動文旅與制造業全鏈條“出海”,讓文博會積累的流量熱度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持久動能。

  打開知名度:

  首登文化展示“超級舞臺”

  俗話說,打開知名度,成功第一步。

  環兩江先行區是佛山對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深度解析和積極應對——今年1月,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首次提出打造環兩江先行區構想,旨在打造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樣板;4月,公布《關于建設環西江-北江區鎮村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意見》,明確將先行區建設成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改革創新先行地、綠色經濟發展新高地、高品質嶺南水鄉旅游目的地。

  作為一個新鮮事物,環兩江先行區提升知名度成為生存發展的關鍵之舉——不僅關乎當下資源集聚積累,更決定著未來的成長高度與發展走向。文博會無疑是環兩江先行區打開知名度的理想平臺。

  其一,文博會已成為文化產品的“大展臺”,更是文化產業的“大集市”,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在文化產業日顯重要且快速發展的今天,文博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成為世界觀察中國、了解各地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

  其二,佛山以產業體系向新工程、全域治水興水工程等六項工程推動環兩江先行區建設,其中率先突破就在文旅融合發展。環兩江先行區亮相文博會恰如其分,向全球展示自身文旅融合發展特色和成果。

  環兩江先行區在文博會的首秀,本質上是佛山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關鍵落子。場館精心劃分“多彩佛山新窗口”“兩江文旅新業態”“文化賦能制造業”三大板塊,不僅是對區域資源稟賦的系統梳理,更是向全球釋放佛山城鄉協調發展、文旅產業升級的強烈信號。  

  比如,環兩江先行區展出了不少文旅新業態,如大地藝術節、疊滘飆龍船等,吸引不少國內外專業觀眾關注。

  “我經常去佛山,第一屆大地藝術節就去過觀展,去年也到疊滘看了飆龍船。”深圳市民于女士表示,佛山通過環兩江先行區將優質文旅資源“串珠成鏈”,能夠更好構建立體旅游網絡,讓游客有更好體驗。來自新疆的觀眾王先生則對羅行圩產生濃厚興趣,“我在深圳工作,還沒去過佛山,聽了介紹后對羅行圩非常感興趣,佛山文旅玩出了新花樣。”  

  鏈接資源器:

  產業優勢轉化商業機會

  從文化產品交易到產業投融資項目對接,文博會以“資源鏈接器”定位,搭建起了一個龐大的資源共享與合作平臺。

  本屆文博會規模空前,超12萬件文化產品同臺競艷,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現場展示交易,6280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通過線上線下參展,較上屆新增265家。同時,今年還增設了文化出海展區、世界與中國青年文創項目孵化展區等,并加大了與20余家國際頭部展覽機構、高端文化產業資源的合作力度,助推更多文化產品及服務“走出去”。

  這一匯聚全球資源的“強磁場”,不僅是文化產品的“秀場”,更為佛山等城市提供了將本土文化產業優勢轉化為國際商業機會的戰略跳板。尤其是環兩江先行區的亮相,正是對文博會資源聚合效應的精準借力,完成了從產品輸出到區域戰略推介的跨越,將環兩江先行區的文旅規劃嵌入全球產業網絡。

  此次文博會,佛山組織環兩江先行區內的近20家參展商、150余款精選產品亮相,涉及非遺技藝、智能制造、紡織服裝、文化創意等領域,產品矩陣既保持“佛山味”的文化根脈,又展現“國際范”的產業視野。

  佛山參展企業帶來的石灣陶塑生菜擺件、香云紗的跨界服飾、醒獅元素的文創衍生品,非遺技藝通過材料再造、功能重構完成年輕化表達;慕瓷瓷磚的數字藝術墻、西樵牛仔布的潮玩設計,則讓制造業披上文化賦能的“新衣”,吸引不少市民、客商駐足洽談和購買。

  來自深圳一家機器人企業的專業觀眾在了解香云紗發展歷程后,與有著“讓機器人穿著香云紗走秀”想法的香云紗服裝設計師蔡敏一拍即合,相互留下聯系方式。

  “文化+制造”的產品邏輯,也讓巴基斯坦采購商Aleesha在喜獅飆龍船陶瓷擺件前駐足時,不僅是看到了一件工藝品,更讀懂了嶺南文化中“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內核,為后續的跨境合作埋下了信任的種子。

  5月23日下午,佛山推介代表們還走上主展廳舞臺,以視頻展播、亮點講解、現場互動等形式,向全球觀眾介紹疊滘龍船漂移、佛山“西甲”足球聯賽、國際詠春拳大賽三大重磅文化IP。

  “三大文化盛宴都在夏季上演,我預感到接下來佛山這座城市絕對是熱火朝天!”有品牌方現場了解賽事合作權益后表示,這是佛山遞給世界的金名片,通過賽事實現文化傳承、經濟賦能、國際刷臉三重價值,是合作的重要考慮因素。

  可以說,環兩江先行區演繹的不僅是“產品出海”,更是“產業生態出海”。

  創新交流地:

  學習先進發展模式經驗

  多年來,文博會始終站在文化產業發展前沿,匯聚最新理念與技術,“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融合模式不斷涌現。

  今年文博會新增設的人工智能展區備受關注,22家企業展示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產品,包括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眼鏡、智能耳機等,旨在通過實物展示和互動體驗,讓參觀者直觀感受人工智能技術與文化融合的魅力和應用前景。

  與此同時,展期內全館舉辦超120場新品發布會,如合翼航空攜全國首個獲得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的低空觀光航空器模型、意大利國家官方全品類授權達芬奇文化中國推廣計劃項目、深圳云洲數字首發國內首款對話式開發者AI大模型等多個重磅新項目、新產品等。

  可以說,在文博會,環兩江先行區能夠捕捉到文化產業的未來趨勢,學習先進的發展模式與創新經驗。“這些創新理念與實踐,為各城市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提供新思路,助力城市打破傳統局限,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發展路徑,提升城市文化產業競爭力。”南海區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唐鮮說。

  地方之間的相互學習借鑒同樣彌足珍貴。

  “佛山文創與民俗結合做得特別好,帶給我們很多好的啟發。”中山市元一沉香文化館副館長陳燕珊說,他們經常到佛山參展,比如秋色等,每一次都能看到佛山文創源源不斷的創新。

  江蘇啟泓文旅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運營部的茅清清觀展之后對佛山文旅留下更深刻印象,“江蘇有江南水鄉,佛山有嶺南水鄉。佛山依托兩江資源稟賦探索文旅融合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文博會上,跨區域、跨文化的交流如活水匯聚,為環兩江先行區建設帶來多元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也將推動佛山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莫璇、盧麗華

(編輯:黃銀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