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環西江—北江區鎮村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啟動儀式在順德區第五人民醫院舉行,并發布《佛山市推進環西江—北江區鎮村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進健康佛山建設的關鍵一步,更承載著佛山深入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推進環兩江先行區建設的深遠意義。
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關鍵之舉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戰略,迅速成為推動醫療體系改革與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
年初召開的2025年廣東省衛生健康工作會議指出,深入推進衛生健康“百千萬工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區域均衡布局。
可見,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區域均衡布局是當前醫療衛生體系改革的主基調。
長期以來,佛山醫療資源同樣面臨分布不均問題,跨區域就醫情況頻繁——全市36家三級醫院中,13家三甲醫院有12家集中在禪城、南海、順德,15個國家級重點專科全部集中在市、區兩級醫院。
隨著人口加速聚集,我市部分地區醫療衛生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突出,加上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人口對醫養結合衛生資源的需求急增,醫療資源布局存在結構失衡。
在此背景下,佛山弘揚“敢飲頭啖湯”精神,依托環兩江先行區實施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既是對國家、省戰略部署的貫徹落實,也是對本地現實難題的靶向施策。
微觀上,以環兩江先行區作為深化衛生健康領域改革的試驗田,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進一步加強制度創新,系統性“拆墻松綁”,破解醫療資源配置失衡問題,讓每位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中觀上,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將提升先行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牽引帶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助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吸引高層次人才、高能級項目落地,為加快先行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宏觀上,衛生健康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處于基礎性地位。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有力推動醫療衛生水平與人民群眾期待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全面提高人口健康素質,讓全市人民以更強健的姿態邁進現代化社會。此外,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也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助力調結構、穩就業、促增長。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迫切需要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是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的“守門人”。
當前,環兩江先行區醫療服務資源配置存在“規模達標與質量不足”矛盾。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的內在邏輯在于“縱向強基,橫向創優”,其首要任務在于“強基”:通過政策驅動,哪里不強就補哪里,哪些領域不平衡不充分就在哪里發力,切實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
聚焦先行區基層醫院存在的人才短缺、設備落后、服務能力不足等痛點難點,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拿出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配套措施,著力為基層醫院“強筋壯骨”,實現先行區核心區鎮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達到國家能力推薦標準。
一方面,加大市區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帶動力度。
佛山推動五家高水平三甲醫院與6個鎮街的基層醫院結對共建,構建緊密的城市醫療集團、醫聯體、健共體,推動市級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沉”下去,縮小城鄉鴻溝。市一醫院、市中醫院將分別全面接管順德區第五人民醫院(龍江醫院)、白坭鎮人民醫院,實現“鎮屬市管”,讓基層醫院蝶變為區域標桿。
另一方面,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行動。
基層醫院主要解決居民常見病和多發病。佛山將在先行區核心區6個鎮街各打造1~2個重點專科,培育建設20個中西醫協同旗艦型中醫館、中醫閣,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真正實現“小病解決在基層”。行動明確,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實效提升,區域內基層慢性病患者規范管理服務率提高到75%以上。
據了解,先行區各鎮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讓群眾就醫省時又省錢。
區級強、鎮級活、村級穩,可以說,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將進一步推動高效分級診療有效實現,助力建設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建設人民城市的生動實踐
近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目標。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一直以來,佛山堅持把人民城市理念貫徹落實到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全過程,為打造人民城市貢獻健康力量。
此次佛山在環兩江先行區推進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是建設人民城市的又一生動實踐,底層邏輯是以人民為中心。
讓健康服務更優。
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另一項任務在于“創優”,開展“十大中心優服務”行動,由專科優勢明顯的10個衛生健康單位分別牽頭建設指導中心,實施10個專項行動,實現人員、技術、服務下沉,提升服務供給效能。
如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提升行動,推動先行區基層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服務率提升到75%以上,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控制在190.7/10萬以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行動,先行區核心鎮街醫療衛生機構均能提供不少于8類16項中醫藥適宜技術,遴選并培育師資不少于100人;眼健康服務提升行動,兒童視力檢查及屈光篩查覆蓋率達90%,每10萬人口擁有眼科醫師數不低于3.6名等。
讓新需求被看見。
面對市民群眾對衛生健康服務需求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以治療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佛山在環兩江先行區率先打造“六醫融合”改革樣板,構建“醫育照護—防治結合—康復養老”全鏈條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六醫融合”涵蓋醫防、醫育、醫校、醫企、醫養、醫產融合六大方面,打通部門、行業邊界,繪就“全人群覆蓋、全要素協同、全產業聯動”健康服務新畫卷,推動“人人健康”更上一層樓。
比如“醫防融合”就在先行區鎮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全科—專科”聯合共管門診,構建專科(專病)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完善醫防融合服務內涵。又如,“醫養融合”在先行區推廣醫辦養、養辦醫、簽約合作、社區服務“四位一體”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力爭到2025年底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65%,醫養結合服務率達到50%。
健康是幸福的根本。在人民城市理念的引領下,佛山推進衛生健康強基創優行動是順應時代發展和人民需求的重要部署,對于解決當前醫療衛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這一行動必將有力支撐環兩江先行區建設,為人民健康福祉筑牢堅實根基,讓健康成為中國式現代化佛山實踐的鮮明底色。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莫璇
(編輯:龔鈺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