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方便的適老化設計、“車隨人走、夜行日游”的旅行模式、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近年來,“銀發專列”成為熱詞,越來越多銀發族以飽滿熱情投身旅途中,奔向“詩與遠方”。
“銀發專列”為何突然“火熱”?這種集“慢旅行、深體驗”于一體的新型出游方式,將如何重構中國銀發族的退休生活圖景?
銀發旅游列車火了
6月11日16時55分,載著720余人的“沈鐵假日號”銀發旅游專列從大連站始發,開啟為期20日的新疆之旅。這趟列車途經遼寧、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區,游客們會游覽新疆白沙湖、喀什古城、賽里木湖、天山天池、喀納斯、火焰山等11個國家AAAAA級景區、11個AAAA級景區。
68歲的大連市民王麗娟已經第五次乘坐銀發旅游專列了。“行程不趕,玩得很舒服,還能欣賞沿途風景,太適合我們老年人了。”王麗娟說,“這次我和鄰居一起出來,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大家一起聊天、拍照,特別開心。”
銀發旅游列車是主要針對老年客戶開發、滿足老年客戶特定需求、以老年客戶為主要群體開行的旅游列車,憑借其所獨有的乘坐環境和運行節奏,深受老年人喜愛。
3月15日,游客在天津站準備搭乘銀發旅游列車出發。 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2024年,鐵路部門開行銀發旅游列車1860列,創歷史新高,運送旅客超100萬人次。
今年1月,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鐵集團等九單位聯合發布《關于增開銀發旅游列車 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7年,構建覆蓋全國、線路多樣、主題豐富、服務全面的銀發旅游列車產品體系。
在政策支持下,一列列滿載著銀發游客的列車穿梭于祖國大江南北。
國鐵成都局今年已開行前往貴州、云南、山東等地的多條線路旅游列車。截至目前,國鐵沈陽局已累計開行“銀發專列”403余列,通達國內外40余個市,累計接待游客15萬人次。
“鐵路+文旅”打造的移動文化名片,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旅行體驗,也為旅游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京津冀攜手粵港澳大灣區開行“京鐵樂游”銀發旅游列車,兩地借助鐵路銀發旅游開展深度聯動;今年暑期,上鐵國旅計劃面向銀發旅客推出“九華圣境—太平湖高鐵三日游”“邂逅黔山萬水—貴州高鐵穿梭八日游”等精品旅游產品……
中國旅行社協會鐵道旅游分會秘書長曾輝說:“目前,我國銀發旅游列車線路已形成覆蓋廣泛、主題多元的服務網絡。銀發列車也已從‘交通載體’升級為‘消費引擎’,為銀發經濟注入新活力。”
聆聽需求 “慢旅深游”
專家分析認為,聆聽、尊重老年游客需求,是“銀發專列”贏得老年群體青睞的關鍵。
“很多跟團游行程太緊張,每天都很疲憊;鐵路的旅游專列行程安排很寬松,景點停留時間也充足,我們既能玩得高興,又能休息得好。”55歲的大連旅客王建說。
記者走訪了解到,相比傳統的旅游方式,銀發人群更喜歡行程相對寬松的旅行。“‘銀發專列’大多采用‘車隨人走、晝游夜行’的模式,行程節奏舒緩,能更好滿足老年游客的出行需求。”上海鐵路國際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春潮說。
同時,得益于我國密集發達的鐵路網,旅游列車可以通達全國大部分旅游景區和城市,游客可以深度體驗當地的景色與民俗。
“比如大連到新疆的旅游列車,可以把沿線的中衛、喀什、庫爾勒、吐魯番的景點都串聯起來,在沿途技術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以安排停點。”沈陽鐵道文旅集團旅游管理部部長李雙龍說。
“銀發列車”還根據老年群體需求進行了優化改造,兼具舒適性與適老性。
走進沈陽至阿爾山的“沈水之陽號”銀發旅游專列,記者看到,列車臥鋪采用加寬加厚設計,衛生間設置緊急呼叫按鈕,洗手臺配備防滑扶手。車上特別設置了醫療室,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同時,每節車廂還都有“驚喜”,分別設有娛樂室、閱讀區、棋牌室、卡拉OK區等。
在國鐵北京局開行的“京鐵樂游”銀發旅游列車上,餐車團隊特別設計了“三控健康餐”(控鹽、控油、控糖);杭州客運段則對“銀發專列”班組開展禮儀話術、軟臥服務、應急處置等方面培訓,并組織人員前往五星級酒店學習“酒店式”客房服務。
此外,一些專列還根據旅客年齡、喜好等特點,在列車上增設棋牌、書法比賽、猜謎、攝影比賽等文娛活動,讓旅客在旅途中感受到慢生活的舒心和愜意。
“開啟新程”還應多措并舉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底,中國出游率較高、旅游消費較多的低齡健康老年人將超過1億人,銀發旅游收入有望突破萬億元,銀發旅游列車發展潛力巨大。
國鐵集團提出,計劃到2027年完成設計100條以上鐵路銀發旅游精品路線,打造160組銀發旅游列車適老型專用車組,銀發旅游列車開行規模達到2500列以上。
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我國銀發旅游列車市場總體仍處起步階段,列車數量和承運量占比相對較低,“開啟新程”還應多措并舉。
目前,沈陽市文旅部門正會同民政、商務、衛健、金融部門和國鐵沈陽局集團,制定出臺《沈陽市加強開辦銀發旅游列車促進服務消費的實施方案》,大力推動鐵路銀發旅游精品路線的開發,打造一批更具適老化、舒適化特點的銀發旅游列車。
內蒙古財經大學科研處副處長李文龍表示,現階段,銀發旅游列車產品定位仍以大眾化為主,要以銀發旅游列車為抓手,提供品質型、舒適型、普惠型的多元產品,形成一批主題旅游列車品牌。
中國鐵道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旅游專列分公司副總經理閆蕾認為,針對銀發群體設計旅游產品時必須做到精益求精,提前考慮到房、餐、車、游、購、娛等各方面的細節,不斷改進基礎配套和接待服務設施狀況。
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副教授妥艷媜表示,除基礎硬件、線路設計及人員要求外,“銀發專列”的未來在于“精準適老”與“情感共鳴”,要超越基礎交通功能,讓每一次旅程不僅是觀光,更是老年人被尊重、被關懷、實現自我價值的幸福體驗。真正站在老人的視角設計服務,“銀發專列”才能從“有”向“優”,成為銀發經濟的標桿產品。
文/新華社記者丁非白、宋瑞、魏一駿
(編輯:梁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