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中通道,這條“海上天路”,歷時七年,終于通車了!
橋有橋的故事,城有城的遐想,人有人的現實。深中通道,肯定不能只定義為一座橋,或者一個通道,或者珠江兩岸。
對于深中通道來說,現實比想象更豐富,未來比現實更有說服力;因為,她走過的路,涉過的水,穿過的海,讓圍繞她的城市與人,太有想象空間了。
人們最想知道的,是深中通道將改變大灣區的。
一
一座橋,改變世界很難,改變一個區域綽綽有余。
當今世界灣區有四個,分別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四大灣區,絕對標志,唯有一個,那就是橋,那就是在時代足以問鼎的“霸橋”。
紐約灣區的布魯克林大橋、韋拉扎諾海峽大橋,東京灣區的瀨戶大橋和京門大橋等地標,最著名的莫過于舊金山灣區的金門大橋、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則有中深通道、港珠澳大橋、虎門大橋。
可以肯定,四大灣區的核心定位和發展模式各不相同,但以大橋為代表的基礎設施一體化、網絡化,已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動力。
現實往往從歷史出發,如今,現實就在中國,在粵港澳大灣區,在珠江口的伶仃洋波濤上下。
深中通道通車當天,名為“深中新通道,香山新體驗”的中山品質產品消費周活動要開八天,據說要讓每個游客能迅速領略“中山造”的魅力。更有消息稱,圍繞這座橋,《深入推進深圳-中山規劃一體化行動方案(2024-2025年)》已經印發了。
別怪中山人急,中山等這一刻的確等了好久,恨不得立馬變現。然而,簡單以此而論,中山人真小看“深中通道”,小瞧自己將來的地位。
在大灣區,有5個都市圈,即為深圳都市圈、廣州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其中,珠江口西岸,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包括珠海、中山、江門、澳門。
事實上如何呢?
在珠三角區域,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的龍頭大哥早有定位,唯有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至今沒有產生龍頭,不要說輻射帶動陽江發展,連自身的常住人口增長、GDP增長、稅收增長都乏力。
龍頭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個才是能真正起到龍頭作用的人。
2024年7月起,深中通道最大紅利是落在中山。
中山的機會,來了!
二
事實上,大橋僅是符號,而“大橋經濟”才是本質。
從地形上看,有人將珠江口經濟帶比成一個“A”字,這只是形似,卻沒有點到核心內容。
依筆者看,從經濟輻射力上看,可以看成一個“日”字,上有虎口大橋,下有港珠澳大橋,假如沒有深中通道,中山就在“口”字中間。
往上走轉,進虎門,虎門太擠,往下走,過珠海,港珠澳太繞。有人戲言,相信中山人在夢里都在規劃,啥時候能直接開車過伶仃洋呢?
中山人心中所想、夢中所求的,就是能有一座橋,一座能跨山越海、直通深圳的大通道,不用再上下求索,直接心中所愿。
深中通道,規劃了,建設了,通車了。
深中通道,鏈接的絕非只有深圳、中山,更是將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密結成整體,為兩市甚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中山,恰恰在三大都市圈的互相交叉點上。
一橋向西,深圳往珠江口西岸城市更加方便快捷;一橋向東,中山可以更好利用深圳港、寶安機場,承接深圳的資金流、產業流、人才流。
于是,有句口頭禪又來了,往后到中山買房、深圳工作那真是爽爽地爽。難道“大橋經濟”就是為“吃住行”三樣而來?
對上述流行的“三流三樣”,有抱負的中山肯定不甘于此。
如何將“大橋經濟”現象變成“大橋經濟力”,中山,迫切需要做好“一流”來吸引三流擴大老三樣。
一流,即是一流營商環境,相信中山,是能夠做得到,更能做得好的。
三
一座橋,只是硬聯通,一流營商環境,才是軟聯通。
盯住大橋經濟的,渴望軟聯通的,并非只有中山,還有珠海江門和佛山。
珠海不用說,在大橋經濟學上,她是早有心得的。平心而論,珠海的地理位置和影響力都不俗的,從客觀再看,又發現真正具有帶動力和引領力的資源,相對珠海還是有點距離。
前年,筆者主持某評論欄目時,曾前往珠海橫琴的“粵澳深度合作區”做節目,有三點感覺,一是地有點偏,二是人有點少,三是企業沒有想象的那么多。如今,深中通道開通了,距離縮短了,能否拉起來跑,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江門,最期待“大橋經濟”的江門。
在今年1月份召開的江門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上,鄭重推出了“大橋經濟”概念,并堅信,“大橋經濟”猶如一支勁射而出之箭,必將加快“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再造一個現代化新江門”的進程。
佛山,特別是緊鄰中山的順德,肯定是有感而嘆。
別看兩地是鄰居,真正一腳油門能踩到馬鞍島的,還真不是太多。特別鄰近中山的容桂、杏壇、龍江等地,想要直通直達中深通道,區域對接道路還得加把勁,千萬別錯過通道紅利。
有人問,佛山不是在廣佛經濟圈嗎?
別那么糾結,有經濟就行,別問啥子經濟圈。再說了,深中通道還在粵港澳大灣區,處于常住人口8000多萬的超大規模城市群的中樞地帶,能帶動經濟的除了廣深,可以有中山,也可以有佛山,何分此彼。
又有人問,通道通了,深圳來個“虹吸”咋辦?
自己盤不穩,虹吸往東了,只能說明仍需打造一流;哪怕真有如此這般,更能磨礪西岸兄弟,頂流上,大家來,同心氣,一起杠。
大橋融東西,何怕走南北,三大都市圈,同在大灣區,軟聯通到位,前景自然美。
這些猜想,或許包含有深中通道的現實意義和未來作用。
文/楊文燦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杜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