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新春的曙光灑在南粵大地,這片改革發展的前沿熱土迎來了又一重要時刻。節后首個工作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再度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新的一年里為廣東奏響了激昂奮進的旋律,清晰而有力地勾勒出未來前行的方向。
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當下,高質量發展是廣東必須牢牢把握的時代命題。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正是廣東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披荊斬棘,繼續引領全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密鑰。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國家富強。從改革開放到新時代,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堅持發展實體經濟,創造了偉大奇跡。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產業發展關懷備至,明確指出廣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在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不僅是廣東的立省之本、強省之基,更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支撐。廣東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肩負著先行先試、作出示范的光榮使命,必須在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上勇挑大梁,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魅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塑全球產業版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廣東把握世界產業發展新趨勢的戰略選擇。回顧廣東的發展歷程,從“三來一補”的起步階段,到崛起為享譽全球的“世界工廠”,再到如今朝著智造基地和新興產業策源地大步邁進,每一次產業體系的迭代升級,都凝聚著廣東人民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精神。在這一過程中,華為、小鵬汽車、魅族科技等一批優秀企業的崛起,不僅是廣東產業發展的生動注腳,更是廣東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主動出擊、積極作為的有力見證。面對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廣東唯有進一步優化升級產業體系,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始終屹立于時代的潮頭浪尖。
廣東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產業體系完備,涵蓋了制造業的所有大門類,多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蓬勃發展,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韌性和發展活力;配套能力強大,各地市產業各具特色又相互協同,大中小企業之間形成了緊密的產業生態,實現了生產、研發、銷售等各環節的高度耦合;發展空間廣闊,地處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粵港澳三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潛力巨大,粵東粵西粵北及縣域地區更是蘊含著無限的發展潛力。這些優勢是廣東的底氣所在,只要堅定信心,定能將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然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絕非坦途,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科技競爭的日益激烈、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等,都給廣東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考驗。但正如黃坤明書記講話中所說,因其不易,更需勇毅,更彰不凡,更顯擔當。只要廣東堅定信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持續鍛造先進制造鋼筋鐵骨,點燃科技創新澎湃引擎,育成現代企業強壯主體,培厚發展環境肥沃土壤,就一定能夠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不斷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這一偉大征程中,廣東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的發展理念,推動產業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相互促進。一方面,鞏固和優化傳統產業基礎,加大對新興產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前沿領域,集中力量實現突破,打造新的產業支柱,引領產業發展的新潮流;另一方面,聚焦科技創新,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提升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同時,積極支持各類企業的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營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匯聚廣東,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注入強大的人才支撐。
立足當下,著眼長遠。抓好新一年工作關鍵是錨定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目標不放松,將各項政策舉措精準落地。以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舉廣東高質量發展,對于當下以及未來的廣東,就是牽動工作全局的關鍵點,廣東看到了這一點,也抓住了這一點,接下來就是以雷霆之勢,推進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讓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蓬勃興起;以破竹之姿,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以篤定之心,優化產業生態環境,吸引全球優質資源匯聚。在時代的浩浩浪潮中,廣東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堅固航船,勇立潮頭、乘風破浪,必將構建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集群,駛向經濟總量與質量的全新彼岸。
文/孔德淇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劉晨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