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西班牙弗拉門戈的熾熱節奏與粵劇水袖的柔美飄逸在同一街道上競相綻放,這場已有600余年歷史的佛山秋色巡游,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完成了一場從地方民俗節慶到文明互鑒平臺的華麗蛻變。
今年的佛山秋色巡游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首次聯動五大洲13國藝術團和中國粵港澳臺聯合藝術團,在傳統與現代的精彩交織、嶺南文化與世界藝術的美妙共鳴中,為六百年傳承的民俗活動注入了嶄新的時代內涵。這一創舉不僅豐富了巡游的觀賞性,更構建起“傳統民俗煥新+國際文化交融+全域文旅賦能”的立體活動體系,向世界生動展示了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當代氣象。

各國藝術團參加佛山秋色巡游
佛山秋色的嬗變,折射出全球化時代地方文化節慶的突圍之路。在文化同質化憂慮日益加深的今天,許多傳統節慶活動陷入了要么僵化固守、要么全盤商業化的兩難困境。佛山秋色巡游卻另辟蹊徑,它以充分的文化自信擁抱世界,主動將其吸納為巡游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開放姿態非但沒有稀釋本土文化的純度,反而在對比與交融中,更加凸顯了佛山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此次巡游打破了文化交流的“劇院模式”,讓國際藝術回歸街頭,與市井生活融為一體。當斯里蘭卡舞者與路邊觀眾擊掌互動,當英國樂手用生澀粵語問候市民,藝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觀賞對象,而成為連接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直接橋梁。這種從殿堂到街巷的轉變,讓文明對話在歡聲笑語中自然生長,在驚奇目光中悄然深化。
在技術理性日益主導社會生活的當下,佛山秋色巡游還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共舞的奇妙景象。AI機器人與醒獅機械狗的同臺,不只是一場科技展示,更可視為傳統與現代的隱喻式對話——技術再先進,也無法替代人類文化的溫度與深度;傳統再悠久,也需要借助當代語言實現創造性轉化。
佛山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歷史上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今天的秋色巡游,在某種意義上正是這種開放基因的當代復蘇。它不再滿足于展示地方文化成就,而是通過“全域文旅賦能”的體系化構建,主動搭建起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微縮模型——在這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在同一片天空下,共享歡樂,互通情感,見證著文明多樣性的無限魅力。

各國藝術團參加佛山秋色巡游
費孝通先生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覺理念。佛山秋色巡游的實踐,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詮釋。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在開放交流中彰顯自身價值;真正的文化創新不是割斷歷史,而是讓傳統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的生機。
當巡游隊伍遠去,那份由不同文明碰撞產生的感動與思考卻長留人心。佛山秋色巡游以“傳統民俗煥新+國際文化交融+全域文旅賦能”的立體格局,不僅為地方文化活動提供了創新范本,更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征程中展現出文化的力量——它能夠在歡歌笑語中消除隔閡,在藝術共鳴中搭建心橋,在美美與共中開創未來。這或許就是這場秋色巡游,留給我們最珍貴的啟示。
文/陳榮彪
圖/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