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央視鏡頭對準南海九江,記錄下兩代人從父輩堅守到子輩接力的龍舟傳承故事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項傳統體育項目的延續,更是一部人文經濟發展的生動教材。龍舟競渡,這一穿越千年時空的文化符號,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大灣區掀起一場文化認同與經濟活力相互激蕩的浪潮。

九江龍舟的傳承軌跡,勾勒出一條文化資源向經濟價值轉化的清晰路徑。從校園里的稚嫩劃手到職業賽場的健將,從節慶民俗到“最愛國”的盛事再到“南海龍超”聯賽,龍舟已從單純的文化儀式演變為完整的文化鏈條。這種演變不是對傳統的背離,而是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找到了新的生存土壤與發展空間。龍舟制作工藝的革新、訓練方法的科學化、賽事運營的專業化,無不體現著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的深度融合。
龍舟運動作為情感紐帶,串聯起大灣區共同的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在每一次整齊劃一的揮槳中,在每一聲震天動地的吶喊中,大灣區居民感受到的不僅是競技的激情,更是血脈相連的文化共鳴。這種共鳴產生的凝聚力,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軟實力。當龍舟文化成為大灣區共同的精神財富,它便為區域內人才、資本、技術的流動注入了文化潤滑劑,大幅降低了經濟合作的溝通成本。

九江龍舟的發展模式,為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通過“龍舟+”的多元融合發展,龍舟文化已延伸至制造、旅游、賽事、教育等多個領域。一條龍舟,帶動了器材制造、服裝生產、訓練培訓、文旅體驗等產業鏈的形成;一場賽事,拉動了餐飲住宿、交通出行、媒體傳播、廣告贊助等消費增長。這種以文化為核心、以產業為依托、以旅游為載體的發展模式,正是人文經濟學的生動實踐。
在南海九江,龍舟不再是博物館中的靜態展品,而是活躍在經濟生活中的動態元素。龍舟精神中的“同舟共濟”“奮楫爭先”,已內化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文化基因。這種精神激勵著企業家開拓創新,鼓舞著勞動者精益求精,推動著區域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龍舟文化所倡導的團隊協作、目標一致、節奏同步,恰恰是現代經濟組織所需要的核心價值。
龍舟競渡的鼓點,敲響的是文化自信與經濟發展的協奏曲。隨著“跟著龍舟游南海”等文旅融合項目的推進,龍舟文化正成為吸引游客、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不僅實現了自身的生生不息,更為區域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一葉龍舟,承載的不僅是競渡的激情,更是人文與經濟和諧發展的深刻哲理。當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與經濟建設的創造力相遇,當文化自信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大灣區的發展便獲得了既有速度又有溫度、既有活力又有定力的強大動能。九江龍舟的航跡告訴我們,那些深植于人民生活中的文化傳統,一旦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就能煥發出照亮經濟發展前程的璀璨光芒。
文/陳榮彪
(編輯: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