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上午,2025南海老店(民生服務)標記宣傳暨發展交流會,在南海區桂城舉行。我應邀出席并在會上作了《從“南海老店”到城市名片:以品牌升維推動人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分享。
在當下中國區域競爭日趨白熱化的背景下,經濟發展的敘事早已超越了單純的GDP競賽,轉而進入一個以文化、品牌、體驗和可持續性為核心競爭力的“人文經濟”新時代。在此宏大圖景下,佛山市南海區正在推進的“南海老店”計劃,便不僅僅是一次區域品牌的營銷活動,而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社會實驗與戰略先行。它向我們提出了一個關鍵命題:在工業化與城市化高度成熟的今天,我們應如何喚醒沉睡的商業文化遺產,并將其轉化為驅動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

“南海老店”:卓越的戰略先行與體系化構建
南海區的舉措,其卓越之處首先在于其系統性的戰略思維。它并未停留在對幾家知名老店的簡單評選與授牌,而是以《“南海·藍海”品牌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為頂層設計,將“南海老店”置于與先進制造、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品牌戰略高度。這套從摸底、標記、宣傳到動態管理的完整閉環,構建了一個可持續的品牌培育生態。
更值得稱道的是其深度融合的視野。計劃明確將老店與龍舟、醒獅、武術、音樂節等本土文化IP相結合,這巧妙地將商業品牌植入了地方文化的“活態”場景中。這使得“南海老店”從一個商業標識,轉變為一個文旅體驗的入口和節點。當游客為了一嘗地道的“能記燒臘”而專程探訪鹽步,為了“旺閣漁村”而流連西樵山時,老店的經濟價值便在與文化體驗的化學反應中得以倍增。

升維之迫:從區域盆景到城市森林
然而,任何區域性的品牌建設,都不可避免地會觸及“天花板效應”。“南海老店”在區內贏得了口碑,但若要承載起引領“人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任,就必須突破地域界限,融入一個更廣闊的品牌生態系統——即“佛山老字號”乃至“中華老字號”的宏大版圖。
這本質上是一場品牌價值的“升維之戰”。

從“區域認同”到“城市IP”:“南海老店”是南海人熟悉的“老伙計”,而“佛山老字號”則是經過歲月洗禮、承載著整個廣府文化集體記憶的城市金牌名片。融入其中,意味著共享“佛山制造”“佛山美食”的全球美譽度,實現品牌價值的瞬間躍遷。
從“政府標記”到“市場認證”:更高級別的老字號認證,代表著更嚴苛的標準、更權威的背書和更廣泛的市場認可。這是打破信息壁壘,在陌生消費市場中快速建立信任的通行證。
當下的“南海老店”計劃,更像是在精心培育一株株珍貴的“盆景”;而未來的方向,應是讓這些盆景匯入“佛山老字號”的“城市森林”,形成共生共榮的生態。這要求管理者具備超越區域局限的格局,主動與市級體系對接,建立從“南海老店”到“佛山老字號”的梯度培育與晉升機制,實現政策、資源與光環效應的無縫傳導。
路徑探索:守正創新的雙輪驅動
實現這場升維之旅,關鍵在于“守正”與“創新”的雙輪驅動,缺一不可。
“守正”是根基,關乎生命的長度。 這要求我們:推動技藝的標準化與傳承。如同“南海靚湯”的標準化,應支持老店將核心產品與技藝轉化為可量化、可傳承的技術參數。這不僅是品質穩定的保障,更是擁抱預制菜等新產業浪潮的前提。建立傳承人培養制度。解決“人”的問題是根本。必須通過認定、資助等方式,鼓勵老師傅“傳幫帶”,吸引年輕人“愿意學”,防止核心技藝因代際斷層而消逝。
“創新”是翅膀,決定影響力的廣度。 這激勵我們:全面擁抱數字化生存。順德“聚福山莊”在抖音的成功已指明方向——老店不僅要會上網帶貨,更要善于用短視頻、直播講述“匠心故事”,構建與年輕一代情感共鳴的內容矩陣。打造“時光穿梭”式消費場景。老店的環境升級不應是粗暴的現代化,而應是嶺南文化韻味與現代美學的融合,讓其成為既能喚起鄉愁、又能滿足社交分享需求的“城市客廳”和“文化地標”。
從經營生意到貢獻文明
歸根結底,“南海老店”計劃的深層價值,遠超越經濟范疇。當我們談論老店時,我們本質上是在談論一種可持續的商業文明形態。它們是個體記憶與集體鄉愁的載體,是地方認同與文化自信的基石。

因此,這項計劃的終極使命,不應僅僅是標記出多少家老店,增加多少營業額,而是要通過系統的努力,讓這些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商業“珍珠”,被重新擦亮、串聯,最終鍛造成為代表佛山城市靈魂的“文化項鏈”。
這是一條從經營一店一鋪的“生意”,到貢獻于一城一地的“文明”的升華之路。當“南海老店”能夠自信地融入“佛山老字號”的宏大敘事,并與之共同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時,它們所實現的,將不僅僅是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更是在為中國眾多尋求轉型的城市,書寫一個關于如何讓傳統與未來共鳴、讓經濟與文化共榮的“南海樣本”與“佛山方案”。
這條路,始于南海,屬于佛山,其光芒,必將照亮更遠的地方。
文圖/陳榮彪
(編輯:黎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