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佛山市人口發展規劃(2025—2030年)》發布,提出到2030年常住人口達1016萬人。2024年,佛山常住人口達969萬人,離千萬大關僅一步之遙。一旦突破,佛山將成為廣東第4座、全國第19座千萬常住人口大市。
人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對于城市而言,無需有“人滿為患”之慮。千萬級人口遠非簡單的數量累加,它是一座城市能級躍升的系統性標志,意味著在全國與全球的影響力中全面升級,將對各類資源產生更為強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優質資源,進而讓城市在各類競逐中盡占或多占先機。縱觀全國,“千萬人口俱樂部”已近乎成為頂級城市的“標配”,與“萬億GDP”共同構筑起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關鍵坐標。而佛山,作為長期穩居“萬億GDP”陣營的經濟強市,卻在人口維度上顯露出與其經濟實力不相稱的“低調”。那么,沖刺“千萬常住人口城市”,佛山當如何亮劍?關鍵是千方百計育人、聚人與留人。
有人說,城市的未來,不取決于高樓的數量,而取決于搖籃里的哭聲。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沖刺“千萬常住人口城市”,佛山當來一次為生育減負、讓生活提質的生育革命。短期看,應敢于推出真金白銀的生育基金、住房優惠,讓育齡家庭有獲得感,十分關鍵;長期看,則需在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進階之路上添磚加瓦,讓公共場所的母嬰室成為標配,讓彈性工作制覆蓋各行各業,讓父親的育兒角色獲得制度性認可。當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進一步降低時,敢生育、愿生育才會成為選擇。
顯然,單純依靠內生性生育激勵不足以有效突破千萬常住人口城市目標,還需千方百計聚人。為此,既要在人口流動層面實現“制度性開放”,打破超越學歷、職稱等傳統戶籍壁壘,創新技能型、緊缺型、本科以上的人才落戶機制,真正踐行“來了就是佛山人”的包容理念;又要構筑人才高地,通過引進和培育具有引領性的大企業、大項目與大產業集群,持續提升城市的引才聚才磁場。既應推進青年英才集聚計劃迭代升級,繪制動態人力資源需求地圖;又要啟動“佛山歸雁計劃”,以鄉情文化紐帶引導在外英才反哺家鄉。此外,還要大力激發“老板創業”動能,大力支持帶技術、帶資金、帶團隊的有能之士來佛山創辦企業,對認定為“領軍型人才創業項目”的企業,給予創業啟動支持、創業發展資助、研發投入補助、投融資獎勵、信用貸款、貸款擔保以及場地空間支持的全鏈條政策體系,讓佛山成為人才價值實現熱土。
聚人不易,留人更難。留人之道,成在“就業”,勝在“立業”,興在“創業”。無法就業,便無法生存,這是最樸素的道理。一座城市若崗位匱乏,縱有萬般抱負,又如何施展?人才流失恐是必然。因此,必須構筑一個不同背景、不同專業的人都能在此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金字塔”式的多元就業生態,塔尖用以吸引頂尖人才,塔身用以穩定就業基本盤,塔基用以廣泛容納各類群體。若城市只提供“就業”之便而無“立業”之機,必將陷入人才“流而不留”的困境。立業,關乎歸屬與價值,旨在使人從“打工人”轉變為“事業人”。更高境界是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業生態,創業者不僅是就業崗位的創造者,也是立業形態的蝶變者,更是新業態、新模式的開拓者,他們能不斷打破天花板,為“就業”和“立業”開辟新疆域,形成“創業-新崗-立業”的良性循環。三者協同,方能更好實現人與城雙向奔赴,共生共榮。
城市的終極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佛山沖刺“千萬常住人口城市”,意義遠超數字本身。當千萬顆心在此安放,千萬個夢想在此啟航,千萬人智在此綻放,誰能想象出那將是一個怎樣的萬千氣象?
文/毛巴總
以上文章為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佛山新聞網的文章均系佛山新聞網原創作品,版權歸佛山新聞網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輯:歐肖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