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灣創未來 粵聚英才”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省外宣介活動圓滿收官。大賽全國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攜深圳、珠海、佛山市人社局及華南理工大學組成工作組,先后走進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重慶、成都、長沙、南京、合肥、香港、澳門十二城,共舉辦27場宣介活動,通過座談交流、大賽宣介、政策解讀、經驗分享等,吸引重點高校師生、孵化基地運營機構、投融資機構代表、初創企業代表等超1500人參加,為內地創業者搭建連接灣區資源的橋梁。
政企學研多方聯動 精準指導賦能創業精英
本次活動持續兩周、兵分四路。6月25日至27日,工作組先后赴北京、南京、長沙、武漢四城宣介;6月30日至7月4日,工作組繼續奔赴上海、杭州、合肥、西安、重慶、成都、香港、澳門八城,走進高校、創業孵化載體,深入解讀賽事,現場答疑解惑,激發與會者的創業熱情。
活動現場,大賽全國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細致深入講解參賽條件、賽道設置、賽事環節、獎金扶持等內容,展示粵港澳大灣區在城市發展環境、創業扶持政策、人才引進服務等方面的優勢舉措。
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孵化基地代表解析灣區載體優勢,投融資機構代表介紹創投基金情況及投資方向,創業先鋒代表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從項目落地、政策扶持到業務擴張的全過程,讓在場團隊代表感受到了大灣區創業環境的優越性與政策的實惠。
參與相關活動的代表們紛紛表示,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也是推動當地與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重要機遇,將積極發動優秀創業項目參賽,并以此為契機,構建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常態化合作機制,講好創業故事,激發創業活力。
大賽全國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主任、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謝忠保表示,大賽熱忱歡迎全國廣大創客朋友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的舞臺上展示才華、實現夢想,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通過發動更多創業項目參與賽事,讓更多創業青年拓寬朋友圈、找到合伙人,推動區域人才互動、資源互通、成果互享,為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和人才高地建設貢獻新的力量。
廣邀全國創客 共赴灣區創業盛會
本次大賽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設置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集成電路與低空經濟、醫藥健康與生物制造、食品科技與現代農業、現代服務與文化創意五大前沿賽道。大賽共有初賽、復賽、全國總決賽三個環節,其中初賽采用書面評審方式,復賽和全國總決賽采用現場路演方式。
參賽對象不限戶籍、地域,只要已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或有意向到灣區創業,均可根據項目情況選擇5個賽道中的一個賽道報名參賽。獲獎項目不僅最高能獲得50萬元的獎金資助,還可享受品牌賦能、資源對接、人才服務、創業補貼等一系列多元化的政策扶持和配套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龐大的人口和經濟規模,能為全國企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機會。接下來,大賽將持續構建起“政策支持+賽事引領+長效賦能”的創業生態,為參賽團隊提供成果轉化對接、投融資支持等全鏈條服務,促進內地與港澳青年深度交流合作,助力優質項目從理念走向產業化,推動創業人才與產業需求深度耦合,在全社會營造起尊重創業、鼓勵創業、支持創業的良好氛圍。
有參賽意向的團隊可于7月31日前登錄大賽官網(http://dwqds.newjobs.com.cn)注冊報名,港澳項目可通過團隊含港澳居民或已注冊公司等方式參與。
報名條件:
主體資格上,項目成員無重大失信記錄、無犯罪記錄,項目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且無知識產權糾紛;
創新屬性上,項目具備創新性產品、技術或商業模式,具有較高成長潛力;
企業資質上,如已成立經營主體的,成立時間須在2020年1月1日(含)以后,參賽項目經營主體不能為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除外);
團隊構成上,參賽人員須年滿16周歲,成員不超過5人,港澳參賽項目須已在港澳注冊成立公司,或團隊中包含具有中國國籍的港澳居民、港澳地區高等院校在校生或畢業生。
(編輯:龔鈺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