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在南海區桃苑福利中心,87歲的香港長者謝先生正扶著走廊扶手緩步行走,妻子在一旁輕聲鼓勵。誰能想到,一年前中風后的他還需輪椅代步,“從勉強站立到如今能扶物行走,這里就是我們的新家?!痹诜鹕剑裰x先生這樣通過“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安度晚年的香港長者正逐年增多,他們用選擇描繪出大灣區養老的新圖景。
香港特區立法會今年9月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已有近10萬名65歲及以上香港老人選擇在廣東省定居,其中廣州、佛山、中山等大灣區城市成為首選養老目的地。
為緩解養老壓力,香港社會福利署自2014年推出“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通過政府全額資助食宿、護理及基本醫療費用,鼓勵長者赴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該計劃在2025年迎來兩次擴容,認可養老機構從年初的15家增至10月的24家,其中佛山占6席。
在佛山市眾星天福養老社區,園林里錦鯉嬉戲、孔雀開屏,長者們聚在手工室揮毫潑墨?!斑@里不僅環境舒適,照護人員講粵語,飲食生活習慣都貼近香港。”今年1月入住的香港長者吳先生說。順德和泰安養中心則創新推出“青椿公寓項目”,組織入住年輕人與長者深度交流,打造跨代共融的“社區長者生活空間”。
記者了解到,佛山之所以成為港籍長者的優先選擇,源于其獨特的綜合優勢。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構筑起“1小時生活圈”,讓家屬探視高效通達。深厚的廣府文化底蘊更成為情感紐帶,佛山與香港地緣相近、語言相通、飲食相似,長者可沉浸于粵劇、陶瓷、武術等傳統文化活動,享受“似家般安心”的晚年生活。
專業化服務也是吸引長者的關鍵。佛山已建成養老機構91家、長者飯堂158個、養老床位20853張,護理型床位占比79.3%。目前全市2萬余張養老床位入住率約60%,充足的資源為個性化服務提供保障。星級養老機構76家,數量連續五年居全省第一,其中12家為五星級,25家為四星級,硬件設施與服務管理均達較高水平。
醫養結合模式尤其受到關注。南海區桃苑福利中心采用“兩院一體”模式與康復醫院無縫銜接。香港長者謝先生今年4月入住后,經過系統康復治療,已從中風后需輪椅助行恢復到能扶物行走。“對長者來說,異地養老最擔心的就是看病問題?!痹撝行呢撠熑吮硎荆拔覀?4小時專業照護響應機制,以及與周邊醫院建立的綠色通道,徹底消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p>
據悉,廣東24家認可養老機構全部建立就醫綠色通道,佛山6家認可養老機構中過半內置護理院。對于需要返港就醫的長者,合作機構還提供交通協助和陪診服務,徹底化解“異地看病難”的擔憂。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粵港兩地通過簽署合作備忘錄、擴展院舍計劃等舉措,持續推動養老服務融合。佛山擬組織相關部門赴港考察借鑒經驗,開展政策講座,拓展與香港特區政府及養老機構的合作。在政商合力下,佛山有望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為香港長者提供更便利、多元的養老生活,助力打造“灣區養老新模式”。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周龍鳳
(編輯:黃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