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8號臺風“樺加沙”已加強成為超強臺風級并逐漸逼近廣東。昨晚,我市氣象部門發布禪城、南海、順德、高明區臺風紅色預警信號,市三防指揮部于23日21時啟動防風Ⅰ級應急響應。利用臺風到來前的窗口期,我市各區各部門全力做好各項防御應對準備,做好應急搶險救援保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應急保障 各部門織密立體防御網絡
面對超強臺風“樺加沙”,市三防指揮部啟動分批“五停”措施,全市城管、水務、電力、通信等多部門迅速行動,織密立體防御網絡,用扎實舉措為市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臺風就是命令,防范勝于救災。”一場覆蓋全城的運維防護戰打響。9月22日起,專業技術人員與城管隊員組成的巡查隊穿梭于大街小巷,對高位路燈開展“地毯式”排查,重點檢查老舊小區、易積水路段的配電箱防水絕緣情況,更換殘舊路燈、加固松動燈桿,嚴防漏電事故發生。
戶外安全防護同步推進。禪城區祖廟街道執法隊員連夜進駐嶺南天地等商圈,逐戶勸導商戶加固廣告牌、收納露天設施。“雨棚已拆除,廣告牌已收進室內了。”商戶岑女士的準備工作,正是全市商戶積極配合的縮影。截至23日8時,全市城管系統修剪加固樹木3403棵,清理排水井口1萬多處。
水務防線也是嚴陣以待。全市568座泵站的1300臺機組全力運轉,截至23日17時已排水8229.12萬立方米;113宗水庫提前預泄騰出庫容,所有水庫均在汛限水位以下。
電力供應防御工作早已前置。佛山供電局組建1920人的搶修隊伍,對206座變電站開展特巡,加固門窗箱體、清理樹障隱患672處,在136處低洼配電房設置防水擋板。30輛發電車、3臺大功率排澇設備全部滿油待命,35部衛星電話確保極端情況下通信暢通。從設備防護到應急搶修,每個環節都反復核查,確保供電安全。
通信“生命線”同樣全力守護。佛山移動成立專項保障小組,組織安排84支隊伍、55臺發電油機、53臺抽水泵以及衛星包、應急通信車等資源隨時待命;佛山聯通自21日起對通信桿塔、機房動力系統開展拉網式排查,提前部署應急通信車與背包站。三大運營商聯合派出應急通信車進駐市三防指揮部,確保指揮調度指令精準傳達。
安全轉移 大汕島151名居民全部撤離
渡船緩緩靠岸,工作人員攙扶著長者走下甲板,最后一戶居民帶著簡單行李登上前往安置點的車輛。9月23日上午11時,大汕島上151名居民全部安全撤離。面對即將登陸的超強臺風“樺加沙”,順德區容桂街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有序組織島上居民轉移。
上午8時半,容桂街道應急、公安、衛健、武裝部、消防及小黃圃社區居委會等多部門人員便已整裝待發。小黃圃社區黨委委員陳坤銳介紹,“我們分成5組,其中3組上島分別負責居民區和魚塘養殖區人員的撤離,另外2組負責在對岸對接。”
大汕島上,工作人員逐一入戶通知、勸導并幫助居民撤離,考慮到要離開兩到三天時間,特別提醒居民帶足衣物和常用藥物。居民陸續來到渡口,有序乘船離開大汕島。
大汕島居民盧贊枝和妻子一同乘船撤離。“社區給我們安排了地方住,讓我們感到十分安心。”據了解,小黃圃社區已開放信惠商務公寓作為應急避難場所,預計將安置50多名從大汕島撤離的居民。記者現場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在避難場所值守,為撤離居民登記入住,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醫療服務。
容桂街道應急辦工作人員介紹,當前容桂共設有32個村居級室內避難場所、1個鎮街級室內避難場所(容桂體育中心)、34個中小學類別室內避難場所和5個公園類別戶外避難場所,合計可容納近10.5萬人。相關避難場所均有完善指示牌、應急供水、應急廁所和必要的生活物資等。
巡查監測 細致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
山坡上,技術人員彎腰仔細查看有無新的裂縫;山腳下,巡查人員敲開居民家門叮囑避險……9月23日,佛山市自然資源系統工作人員分別前往五區,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及風險點進行巡查監測。
當日上午10時許,在順德區大良街道紅崗社區甘源小組,市自然資源局聯合廣東省地質局佛山地質調查中心等單位組成專業巡查組,對甘源三街北東側滑坡隱患點加密巡查頻次,仔細排查裂縫、土體鼓凸等跡象。“這里2023年曾發生滑坡,這次每小時都要巡查一次。”廣東省地質局佛山地質調查中心高級工程師歐智德介紹。工作人員還逐戶走訪山邊居民,發放安全手冊,從事舊物回收的李阿姨坦言:“聽政府的話趕緊轉移,人安全比啥都重要。”
記者觀察到,甘源三街居民區與隱患點所在山體僅一路之隔,部分居民樓甚至直接依山而建。這種地理位置使得它們在暴雨期間面臨更高風險。市自然資源局順德分局大良管理所工作人員劉啟濤表示,對各個隱患點進行巡排查,摸清受威脅群眾,并落實百分百的人員轉移。
23日晚,市自然資源局還派出3支應急小組分赴獅山片區、大良片區和荷城片區駐守。此外,全市2處地質災害治理工程、1處勘查設計項目及28處林區施工單位的387人已全部停工避險。
臺風走勢 需警惕極端大風和風雨潮碰頭危害
臺風“樺加沙”趨近,將給佛山帶來嚴重風雨影響。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23日將臺風橙色預警信號升級為臺風紅色預警信號,三水區維持臺風橙色預警信號。
中央氣象臺9月23日預報,臺風“樺加沙”將于24日中午到晚上在廣東珠海到湛江一帶沿海登陸(臺風級或強臺風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15級、風速40~48米/秒),登陸后轉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強度方面,9月23日5時,“樺加沙”保持超強臺風級別穿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幸運的是,在呂宋島北部山地和巴布延群島的地形影響下,加之進入南海后,海水熱含量下降、北側的內陸干冷空氣卷入,“樺加沙”強度有所減弱。
不管臺風登陸哪里、強度如何變化,“樺加沙”都將給廣東帶來嚴重風雨影響過程,它與2018年第22號臺風“山竹”比較相似,都具有強度強、個頭大、路徑穩定、風雨影響大、大風極端性強的特點。
“樺加沙”環流直徑超過1300公里,其中七級風圈半徑340~380公里、十級風圈半徑160~180公里、十二級風圈半徑80~90公里。當“樺加沙”9月24日沿著廣東海岸線西行時,將使整個廣東都處于臺風的“危險半圓”內,恰逢天文大潮期,需特別警惕極端大風和風雨潮碰頭的危害。
受臺風“樺加沙”環流影響,9月23日午后,佛山已出現大風,平均風力加大到3到4級,陣風6到7級。隨著臺風逐漸逼近,風、雨影響將明顯增強。
佛山市氣象臺9月23日預報,23日夜間至25日佛山有暴雨到大暴雨,過程累積雨量100~150毫米,局地300毫米;平均風力8到9級,陣風11到12級、局地13級。26日雨勢減弱,中雨轉陣雨;27日多云間晴,陽光回歸。
避難安置 應急避難場所溫情滿滿
9月23日,記者實地走訪作為應急避難場所的南海體育館,探訪這里的安置準備情況。
目前該避難所主要安置的是附近南海文化中心的戶外施工人員,當天計劃安置人數近100名。為給安置群眾提供良好的臨時生活環境,體育館內科學劃分了居住區、沖涼區、就餐區,以及應急物資和應急醫療儲備區等多個功能區。
物資儲備方面,重點圍繞兩大核心展開。一方面是生活用品、食品、藥品等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資,確保群眾在避難期間的日常生活不受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應急消防、應急醫療、應急安全、應急電源等安全類儲備,為群眾的人身安全筑牢防線。
正在南海體育館安置的市民李先生,是南海文化中心的一名戶外施工人員。他告訴記者,自己是當天下午在工作人員安排下來到這里的。“這次臺風聽說很厲害,政府考慮得很周到,讓我們到這個體育館來躲避,還提供住宿和飲食,吃喝都不用愁。場館這么大,像個大家庭一樣,我感覺特別安心。”
而在順德區樂從鎮東平小學體育館的應急避難場所也已準備妥當,計劃接收150多名工人和居民。在這里,男女能在不同樓層分開休息,場館里還提供熱水、衛生間,基本生活需求都能滿足,并已安排了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盡力協調工人們需求。
據了解,目前,佛山五區已開放超1200個室內應急避難場所。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周龍鳳、何蘊瑤、石春菊、陳寧靜、彭一沖、黎紅玲、李嘉雯、倪玉潔、劉浩斌、張昊男
(編輯:關靄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