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佛山迎來一個喜人的消息,今年全市醫藥健康產業營業收入預計可超1000億元。這意味著佛山又培育出一個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迎來新的突破。
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誰能搶得先機、率先占領產業制高點,誰就掌握了未來國際產業分工的話語權和價值鏈利潤的分配權。
去年,廣東吹響了“再造一個新廣東”的號角,之于佛山,要實現“再造一個新佛山”,關鍵要實現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同頻共振、兩條腿走路。
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城市競爭不進則退。面對新機遇新挑戰,也需要佛山以更開放的心態,更與時俱進的產業思維,實現新的破局。
新興產業發展仍需長期培育
不管是從佛山轉型升級的自身需要來看,還是從愈加激烈的城市競爭來看,新興產業都是佛山不得不加快補上的一塊短板。
從佛山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來看,2023年,佛山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集群規模接近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高端裝備制造2個產業集群規模達500億級,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2個產業集群規模達100億級。
從體量來看,佛山戰略性新興產業與萬億級、數千億級的泛家居、先進材料、輕工紡織等傳統支柱產業相比,規模尚小,還需長期培育。
對比全國26座經濟總量超萬億的城市,佛山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仍顯不足。蘇州、杭州、鄭州、合肥、西安等城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均在45%以上。合肥近十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7.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30.2%提高到54.7%,對工業增長貢獻率由69.9%提高到84.1%。
造成佛山產業“戰新成色”不足的關鍵因素在于佛山新興產業起步較晚。雖然近年來吸引了一批產業項目落地,但是大部分仍處于培育建設階段,還沒到“摘果子”的時候。
與此同時,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相比,在技術上更具前瞻性,通常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領域,對于資金、人才的需求也更高。由于起步較晚,佛山新興產業呈現出產業鏈完善度不夠、人才供給不足、重點產業發展規劃仍待明朗等問題。
隨著經濟周期的變化,全國各地對于新興產業的爭奪也較以往更為激烈。培育新興產業,更加迫切需要佛山加快跑起來。
形成新興產業發展佛山戰法
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舊思維賺不到新財富。新興產業的培育成長,需要佛山更加與時俱進的方法論。
過去幾十年,佛山積累了深厚的產業家底。佛山發展新興產業的底氣在哪里,前路該如何走,都需要佛山進行一次系統的盤點和規劃。
一張清晰的產業圖譜、技術圖譜,能夠幫助企業少走不少彎路,也能夠讓佛山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有的放矢。事實上,合肥、成都等快速發展的城市,都針對當地的優勢產業進行產業圖譜編制,為經濟騰飛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集群化發展是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效能的重要方向,產業園區則成為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載體。
為加快謀求新興產業之變,近幾年來,佛山高標準建設佛北戰新產業園,高水平打造“十大創新引領型特色制造業園區”和“十大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區”。
佛山需要建設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生態圈。與全國的一線城市或者省會城市拼政策、拼補貼,佛山并不具備優勢。但是佛山可以拼性價比,可以用更低的要素成本、更優的配套服務,進一步提升創業者在佛山創業的體驗感。
隨著產業人口在園區集聚到一定規模后,對就近配套和職住平衡的需要開始增長。在園區建設過程中,佛山要更加注重融入生產和生活性服務,建設打造居住與就業融合、生產功能和生活服務功能融合,集廠房、住宅社區、商務樓宇、休閑娛樂設施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新興產業功能片區。
招商引資是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切入口。面對更加激烈的招商競爭,也迫切需要佛山以更專業化的思維去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青島、南京的經驗啟示佛山,由政府國資牽頭出資設立相應引導基金、直投基金,并匯集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的力量共同參與進來,針對新興產業集群的上下游產業鏈公司,以前瞻性眼光、專業的視角,投早、投小、投科技,在產業鏈全鏈條發揮引導作用,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無疑將為新興產業創新發展、激活區域發展新動能提供有力支撐。
過去40多年,佛山由嶺南魚米之鄉一躍成為全國第四的工業大市,證明了佛山具備培育壯大制造業的能力。我們期待,未來佛山能實現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兩條腿走路,走得更穩更遠,給廣東、給中國、給世界帶來更多驚喜。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阮鳳娟
(編輯:梁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