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国产一区_亚洲成人www_国产高清视频一区_精品区一区二区

跨越萬里,粵新產業如何實現“雙向奔赴”?

2025-07-02 10:40 來源:南方+

“個大肉厚,味道很甜,我還沒吃過這么好吃的杏子!”近日,廣州市民馮女士嘗鮮了來自數千里之外的新疆木亞格杏。同時,廣東荔枝也進入了新疆市場,在2025(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上亮相,并廣受歡迎。在新疆的游客也能品嘗到鮮美的荔枝。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系列活動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行,展銷新疆的名特優新產品。“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系列活動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行,展銷新疆的名特優新產品。

依托廣東援疆搭建的“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平臺,越來越多像木亞格杏一樣的新疆佳果特產,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和全國各地市場;廣東荔枝、家電等優質產品也便利銷往新疆市場,甚至打進中亞、南亞市場。

跨粵山海,奔赴疆來。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也是廣東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15周年。對口支援新疆發展,產業援疆是關鍵。從單向支援到雙向賦能,從立足喀什到布局全疆,從產業“輸血”到經濟“造血”,在第十批廣東援疆力量的“接棒”推動下,廣東援疆工作不斷開創新的良好局面。

雙向賦能

為兩地產品互拓廣闊市場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喀什疏附縣鐵日木鄉,一個個金黃的雞蛋大小的杏果,掛滿枝頭。果農們正忙得熱火朝天,他們嫻熟地采摘木亞格杏。在經過分揀、稱重、包裝和裝箱后,便通過順豐航運至全國各地。

果農正在開心地采摘木亞格杏。果農正在開心地采摘木亞格杏。

“現在木亞格杏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優質果今年售價接近70元/公斤。”喀什疆果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英告訴記者。眼下正是木亞格杏集中上市時間,從果農、援疆干部、果企到快遞公司,都忙得不亦樂乎。

疏附縣是“中國木亞格杏之鄉”,這里土地堿性大、光熱條件好,加之冰川雪水澆灌、施用傳統農家肥,造就了木亞格杏肉厚皮薄、汁多甘甜的獨特品質。疏附縣是南疆典型的農業縣,木亞格杏是當地重要產業之一,種植面積達6萬畝。

近年來,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駐疏附縣工作隊支持當地推動木亞格杏產業升級,借助廣東援疆搭建的“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產銷平臺,鮮杏售價連翻幾番,遠銷全國各地。2024年為當地果農增收超200萬元。

果農正在晾曬杏干。南方+記者 鐘志輝 攝果農正在晾曬杏干。南方+記者 鐘志輝 攝

事實上,像木亞格杏這樣的產業案例,在喀什各地比比皆是,如伽師新梅、伽師瓜、唐王古瓜、油莎豆等。廣東援疆深入挖掘當地優勢特色產業,持續投入支援資金,開展細致產業規劃,借助外部技術力量,推動產業提質升級,使之快速成為當地的致富產業。

就在新疆木亞格杏“南下”的同時,廣東荔枝正在悄然“北上”。

6月26日,在烏魯木齊舉行的2025(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上,廣東荔枝正式亮相,兩小時內,展品就被試吃一空。“廣東荔枝不僅鮮甜,而且品種很多,真是開了眼界。”烏魯木齊市民馬先生說。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支持荔枝、陳皮、茶葉、鹵鵝等嶺南道地風物北上新疆展銷。“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支持荔枝、陳皮、茶葉、鹵鵝等嶺南道地風物北上新疆展銷。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不僅為新疆瓜果等名優產品打開了通往粵港澳大灣區的大門,進一步“出圈”,也讓廣東優質產品進入新疆市場,并進一步走進中亞、南亞,融入“一帶一路”國際市場。

共搭平臺,各展所長,相互賦能,這是一場產業的“雙向奔赴”,也為粵新兩地依托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拓展經濟縱深。

布局全疆

尋求產業發展的最大效益

下午4時左右,火熱的太陽依舊炙烤大地,在坐落于喀什城區西北角的喀什智能物流港園區內,只見一輛卡車正停放在物流倉前,工人們正忙著裝卸快遞包裹。倉內,分區堆滿了各式家電等常見貨物。

廣東援疆支持建設的喀什智能物流港。廣東援疆支持建設的喀什智能物流港。

“現在喀什地區的訂單最快能實現‘當日達’,周邊地區2—3天也可以到達。”喀什智能物流港公共事業部經理閆鑫宇說。

4月29日,喀什智能物流港正式開倉運營,這是南疆地區首個大型5G數字化綜合物流園,吸引了京東等物流企業入駐。閆鑫宇介紹,物流港是由廣州拉普拉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運營,該公司負責人無意中獲知這一招商項目,便前來考察,很快就拍板投資。

“喀什地處南疆區域中心,還能輻射中亞、南亞,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大型物流中心這塊需要補上,給我們帶來了發展機遇。”閆鑫宇說。

“這里所在的地方叫荒地鄉,光從名字就聽得出來,這里原來比較偏僻和荒涼。”閆鑫宇笑著說。短短一年間,一座現代化的物流園區拔地而起,也開始帶旺周邊的發展。

緊挨著園區,是一大片已平整好的空地,這是園區后續擴展的區域。一座現代物流港的建設,不僅為當地百姓帶來物流之便,也為粵企拓寬了發展空間。

在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45團前海鎮,猛烈的太陽直射下,整齊排列的光伏板泛著銀光。這片昔日的戈壁沙海,如今變身為75萬千瓦光伏能源基地。這一項目由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已經成功并網發電,推動45團前海鎮邁向“光伏小鎮”。

廣東能源集團位于兵團第三師45團的光伏項目。

廣東能源集團位于兵團第三師45團的光伏項目。

“一期40萬千瓦已于2023年6月建成,二期35萬千瓦于2024年6月并網運行,今年預計可以生產9億多千瓦時綠色電能。”廣東省能源集團所屬圖木舒克粵電瀚海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楊俊鋒說。

廣東省能源集團另一個大項目——200萬千瓦光儲一體化項目,并不在廣東對口支援地,而是位于喀什莎車縣。這一耐人尋味的布局,釋放出不一樣的信號。

這并不是孤例。近年來,在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的穿針引線下,一批大型粵企正在全疆范圍廣泛布局。?“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援疆產業項目布局,不局限于一地一隅,而是從新疆全局出發,因地制宜,這既為受援地造福,也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廣東產業援疆的新思路,為全面支援新疆發展打開新格局。

授人以漁

培養一支帶不走的產業隊伍

“咔嚓咔嚓”,喀什技師學院的一棟教學樓里,傳來一陣清脆的聲音,來自廣東的粵菜大師林光輝正在用菜刀快速切一個恰瑪古(一種新疆本地特色食物),然后放入燉好的羊肉湯中,突然像一朵菊花綻放開來,再經過蒸籠蒸煮,一道名為“采菊東籬下”的粵新融合菜便精美展現開來。引得旁邊一群圍觀學習的少年廚師拍手贊嘆。

林光輝是喀什技師學院粵菜學院副院長,這是新疆首個粵菜學院,于2024年正式成立,是當地培育“粵菜師傅”的搖籃,目前開設兩個粵菜專班,學生100人左右。

粵菜學院老師正在現場授課。南方+記者 鐘志輝 攝粵菜學院老師正在現場授課。南方+記者 鐘志輝 攝

近年來,廣東援疆先后投入資金近400萬元,舉辦了12期各種類型的“粵菜師傅”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超過700人次,開展多場粵菜烹飪技能交流和展示活動,開發了一批“粵新融合”創新菜式。

6月21日,新一期“粵菜師傅”培訓班正式開班,60名當地廚師慕名而來。學習粵菜,不僅讓年輕廚師廚藝精進,平均能提高收入超20%。“我做廚師已經有十多年,掌握粵菜技術將讓我的職業生涯更進一步。”新學員木合臺爾·麥提說。

就業是民生之本。粵菜學院的成立,“粵菜師傅”培訓班的開設,正是將廣東職業技能教育理念和方法帶到南疆,為當地年輕人提供更多職業選擇,從而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

布局一個項目,帶動一片就業,培育一批人才,這是深植于廣東援疆工作的理念與目標。

在距離喀什城區20多公里外的41團草湖產業園,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大型企業——新疆東純興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這是廣東支援建設的又一個典型項目,總投資接近40億元,產能總規模為100萬紗錠。

東純興集團位于41團草湖鎮的100萬錠紡織項目。東純興集團位于41團草湖鎮的100萬錠紡織項目。

據東純興董事長凌力介紹,企業已累計帶動當地3800余人就業,其中民族員工占比超過80%,助力南疆地區2300余人脫貧致富。還累計培訓技術工人超過4300人次、技術骨干540余名,大批少數民族青年從農民快速成長為產業工人。

“能尋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更是幸福的,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紡織的知識,終會成為優秀的紡織人。”榮獲全國“最美紡織工”的東純興年輕女職工伊合帕萊姆·赫力木說。

長期以來,喀什地區經濟是由農林牧業占主導,工業基礎較為薄弱,在以廣東為代表的省市對口支援下,一座座工業園區規劃建設,一個個工業項目快速落地,推動當地工業化起步并提速。

這些關鍵的產業項目、民生項目,不僅為當地民族群眾提供大量在“家門口”上班的機會,還培育出一大批熟練的產業工人,這是受援地實現進一步工業化的堅實基礎和寶貴財富。

從產業“輸血”到經濟“造血”,從解決就業到實現可持續發展,廣東援疆正用實際行動書寫“走在前列”的新篇章。


(編輯:龔鈺瑤)

推薦閱讀>